太平猴魁的易碎性原因是什么?

发表时间: 2019-02-23 15:19

一,鲜叶采摘标准不是很高,质地不够肥壮,看图二有些干茶是短且细的,我们这采茶,有些达不到捏尖标准的鲜叶,有两个处理方式,要不就是做成了奎尖,俗称统货,机炒的,成本低些,而且卖相没有捏尖好,所以不贵。要不就是直接放弃不采,茶季满山青的情况比比皆是。

再说一下茶树的生长特性,不讲品种什么的,一棵茶树,鲜叶品相最好的是茶树顶峰,茶树边边角角的鲜叶吸收营养不均匀,自然质地不好,叶薄梗细,勉强做成捏尖也难看,而且无形中也增加了制作的时间成本,鲜叶原料好的出茶率肯定比边角料要高。

其二,制茶工的原因,捏尖捏尖,是捏出来的,有些生手茶工阿姨,怎么教都教不会,你让她捏,都不够她的工钱,怎么办呢,她就用手搓,用手掌按住茶叶在铁纱网上打个滚,搓的跟个麻花样,这种做法很伤茶叶的筋骨,烘焙出来后也特别容易产生损耗!

三,轻度滚压的力度以及适当的敲打,很多人会觉得,滚压工序应该只存在与机制布尖,捏尖其实也要滚压,只不过力度很轻,稍破一下茶梗,以便于在冲泡的时候容易出汤,

如果滚压力度过重,造成的后果就是,茶汁流失严重,干茶过扁没有筋骨,茶叶没了筋骨,成品茶出来自然也会造成损耗。

轻度滚压之后,要适度的轻轻拍打铁纱网,让滚压后的鲜叶不粘网,这样后续的烘焙,茶叶绝对干燥后也不会粘网,才能保持干茶的完整性。

四,烘焙的火头,这里我就简单讲一下,烘箱内要保持绝对恒温,温度不能忽高忽低,更不能急火快烘,出烘的干茶应该是九成干为宜,中途适当摊凉,再打一下足火,装袋后不扎口袋,干茶冷却后,再装箱封箱。

还有一点是很重要的,猴魁这个茶确实易碎,个头长,干度也足,多少会存在一些损耗,制作,整理,装罐,运输,一点损耗都没有是不可能的,但可以通过采摘制作,以及后期的整理挑拣来尽量降低损耗率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