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白毫银针为何3月采收,却要等到5月才上市?

发表时间: 2023-04-03 16:48
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
丨作者:村姑陈

《1》

四月就这样在春光明媚里展开了。

暮春的风,吹得人发酥,骨头缝里都是慵懒的。

当瞌睡虫袭来,需要一杯鲜爽芬芳的新茶,提神醒脑。

近期村姑陈最重要的任务,是试毛茶。

毛茶就是半成品,还没做好的白茶。

老S总是喜欢拉着我们,试一试毛茶的萎凋效果,香气和口感到位了没有。

如果有什么需要补缺补漏的地方,也能及时发现。

对于优秀的制茶师,做茶不应该是闭门造车,而是要不断试喝的。

反复地喝,再反复地对比加工过程中的变化。

久而久之,便不断丰富了制茶师的经验,技术也愈发精进。

所以,每到春天,都是村姑陈最纠结的阶段。

想时间过得快一点儿,因为想老S快点做完茶,大家就能收到心心念念的新白茶了。

又想时间过得慢一点儿,因为不想那么快结束春茶季,错过这浪漫的春日景色。

可是,终是不能两全。

这世界有一种公平,就是你得到些什么,总得舍弃点什么。

《2》

正如此想着,又收到了茶友“催促”的消息。

说:“村姑陈,S师傅的做茶效率太慢啦,赶紧催催,别人家的白毫银针都要上市了,你们也要抓紧哦!”

什么?白毫银针上市了?

眼下才刚到4月,按照往年的经验,要等到4月底或者5月初,今年的春白茶才会跟大家见面。

况且,从福鼎高山白毫银针开采到现在,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。

这么短暂的工期,想要把白毫银针做好,并且达到能上市的要求,基本上是不可能的。

除非是坐上了时空穿梭机,让茶青直接穿越到烘干结束以后。

否则,真心想不出来,该如何解释目前的情况。

老茶客应该都知道,春白茶里,白毫银针虽然是最早采的,却不是最早上市的。

所以,先来和各位不了解的看官解释一下,为何白毫银针总是姗姗来迟。

根据茶树生长的规律,先发育芽头,再发育叶片。

因此,春茶季里采白茶的顺序,从前到后,依次是白毫银针、白牡丹、寿眉。

可是,到了制茶环节,就要根据不同品类白茶的身体结构,做出相应的调整。

比如,一芽一、二叶的白牡丹,以及一芽三、四叶的寿眉,萎凋结束后,体内的水分就已经去除掉90%了。

想要达到国标中,含水量低于8.5%的要求,只需要再烘干几天,就大功告成了。

因为它们的芽头层数不如白毫银针厚,叶片多,烘干的过程相对简单。

是以,在白毫银针之后采的白牡丹,往往会先于白毫银针上市。

白毫银针是以芽头为主的白茶,身体结构很特殊,跟笋壳一样,能剥开一层又一层。

有茶友亲自试验过,福鼎高山的白毫银针,能剥开5-7层。

笋壳状的结构,决定了白毫银针的芽头,是一种紧密结合的状态。

在加工制作时最大的难点,就是难以烘干。

要想让每一层都烘干烘透,而不是外层干,里层的含水量仍然超标,就必须要延长萎凋和烘干的过程。

既得保证,不破坏天然的营养物质,又要达到国家标准的含水量。

如此一来,大家收到的白毫银针,才是养分充沛,香气滋味出众,值得收藏的好茶。

而经验再丰富的师傅,都不可能在如此短促的时间里,把白毫银针全部做干。

《3》

当然,如果是粗制滥造者,那就很好解释了。

一款白毫银针,如果只晒不烘,或者随便烘一烘,的确能满足现在就开售的情况。

特别是一些茶掌柜,想要抢占市场,比同行都早上市。

于是,那些非常渴望喝到新白茶的消费者,就会被吸引过去,从而产生购买的冲动。

然而,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

没有做干的白毫银针,刚开始喝起来,的确很润、很鲜、很醇,香气四溢。

因为水分含量高,意味着当下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含量高,故而喝起来,已经有饱满醇厚的汤感了。

一般人,很容易被这样的假象给欺骗,以为自己买到了好茶。

相比之下,刚烘干的白茶,由于经历了高温,水分大量离开的同时,也带走了一部分的营养物质。

这些内质,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修复和聚拢,才能重新聚合起香气和内质。

成品的白茶,比半成品更成熟,更内敛,更幽深。

最最关键的是,能够经得起长期储存,越陈越香。

因此,对于不懂白茶的新人而言,或许没有烘干的白茶,喝起来比刚烘干的白茶,味道更好。

殊不知,这些超额的含水量,实实在在地为白茶的将来,埋下了隐患。

如果是短期内喝完,两三个月就喝掉,兴许还能减少损失。

可但凡时间一长,半年,甚至一年,这箱没有烘干的白毫银针,就会变得面目全非。

多余的水汽,逐渐不安分,跑出来捣乱,让新白茶内原本的香气和内质,通通损耗殆尽。

当初买回来时,清郁的花香,稠润的汤水,都消失不见了。

只剩一股水味,严重的还会生出巧克力味、酸味,都证明着这箱白茶被存坏了。

直到这时,大家才会恍然大悟,原来被骗了。

《4》

没烘干的白茶,极有欺骗性。

用昙花一现的香气和滋味,鱼目混珠,骗取了一大批茶友的信任。

但回过头来再后悔,不仅伤了各位的钱包,还伤了心情,实在不值得。

所以,白茶的制作过程,真心急不得。

前文中有提到,白毫银针有足足5-7层,光是晒,不可能晒干,达到国家的标准。

如果放在烈日下暴晒,又会破坏养分,并且让白毫银针从鲜嫩的绿白色,变成红褐色。

要想让芽头的每一层都烘干、烘透,就必须给予充分的时间。

这段时间里,制茶师会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去制作,把萎凋和干燥的程度,失水的速率,把握得恰到好处。

同时,村姑陈再和大家分享一个冷知识。

其实,白茶在失水的过程中,也是要休息的。

996这么紧迫的高强度工作,不适合白茶,它们需要“静养”,劳逸结合。

比如,晒干之后,休养一段时间,再烘干,而如果马不停蹄地烘干,茶叶中的养分会急速散失,不利于成品的品质。

烘干之后,也要再养一段时间。

在专业的制茶师手里,白茶体内的各类物质,就会得到充分地转化,生出丰富的内质和美好的口感。

等到大家拿到手以后,开箱来喝,即刻就能享受到香软细滑的风味。

《5》

村姑陈再次提醒茶友们,不要太心急。

俗话说,心急吃不了热豆腐。

真正想喝到品质好、含水量达标、能够长期储存的2023年白毫银针,肯定不是这个时候。

最早,也要到4月底。

用一个多月的时间,充分让它们烘干烘透,展现出完美的风采。

更何况,抢鲜喝茶,并不会让我们高人一等,只会成为商家的韭菜,买到粗制滥造、水分含量超标、还经不起久存的白茶。

喝茶,关键在品质,什么时间喝并不重要。

姗姗来迟,又何妨?

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。

更多关于白茶的知识

新白茶、老白茶、春白茶、秋白茶、散白茶、白茶饼,有哪些不同?

桂花白茶,茉莉白茶,玫瑰白茶,它们和白茶不是同一种茶,别弄混

新人买白茶,选新白茶还是老白茶?什么价格的白茶才能放心收藏?

无论新白茶,还是老白茶,请问白茶的毫香就是枣香吗?

新白茶、陈白茶、老白茶,不同年份的白茶可以存在一起吗?
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