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螺春的原名“吓煞人香”,你知道是谁改的吗?

发表时间: 2015-07-21 11:04

茶在我国已经传承了几千年,一直都备受推崇,除了民间的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关于茶的诗篇以外,古时候国家最高的统治者,那些皇帝们也传出了和茶之间的种种故事,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揭秘。


赵佶和他的《大观茶论》

想必大家对宋徽宗这个皇帝还是比较熟悉的,这个皇帝是个文艺青年,如果他只是一个文学家、艺术家的话估计会有个不错的结局。

该文艺青年除了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以外,还写了一本关于茶的书《大观茶论》,纵观中国史,皇帝写茶书这还是独一份。

该书对宋代的蒸青团茶的制法、产地、品质,特别是宋朝时期斗茶的氛围都有所记载,同时该书还对邻国日本和朝鲜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。


朱元璋和散茶

朱元璋是一个有故事的皇帝,从贫穷小和尚到帝王,他创造了一个奇迹。做了皇帝之后身边的资源肯定是最优质的,他要喝的茶被称为贡茶,那时候的贡茶还是做成团饼茶的,那么问题来了,因为不少的贪官污吏从中作梗,除了贡额以外还另外加码,从中渔利,贡茶区的茶农苦不堪言。

朱元璋了解到该事情以后为了减轻茶农的负担,将进贡团饼茶改成散茶,并惩治贪官污吏。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,朱元璋对惩治贪污十分有手段,光是看史书都能让人不寒而栗。

诏令的效果是明显的,朱元璋的该道诏令使团饼茶走向没落,但是各地的名优散茶确实得到了显著的发展。


康熙大帝与碧螺春

最早碧螺春还不叫碧螺春,它有个比较土的名字叫“吓煞人香”,传说是因为泡出来后香气非常。碧螺春一直顶着这个傻帽名字过了许多年,直到康熙南巡,它终于迎来了生命中的转折点,从此飞上枝头。

康熙三十八年,皇帝开始了他生命中多次南巡中的一次,在南巡的过程中,负责接待他的是一个叫宋荦的人,此人十分擅长品茗。

当时正值仲春时节,刚刚采下了新茶,他便命人为康熙奉上“吓煞人香”。该茶条索紧实,卷曲成螺,银绿隐翠,一经冲泡后清香袭人,品饮之后只觉鲜爽生津,滋味上佳。

之后康熙便询问该茶的名字,得知叫“吓煞人香”,认为不登大雅之堂,便根据其产自碧螺峰和茶形似螺而取名为碧螺春。

原来茶叶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!!



来自:深圳茶友圈(微信号:szchaa)

分享与茶、深圳生活相关的文章,长按 szchaa 复制到微信里搜索订阅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