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山的月光下的茶香

发表时间: 2021-01-20 01:53


但凡没有风雨,农历十五前后的月夜,是吃茶的最好时光。像今夜,都农历十月十九了,月色一样的好,并且是薄雾微霜,更难得的是有吃茶的心思了。大约在三点就要起床,去厨房打开炭炉子,把沉淀了一夜的井水烧上~初冬月夜吃茶,必须用炭炉子,等水开了,雾气蒸腾,更有茶趣。然后慢慢地洗漱,等水烧沸。

吴山是我的第二故乡,也是我安居之所。在地理位置上,吴山,在合肥之北,也北的很。于淮南之南,也南得很。于长丰县城水家湖之远,也远的离奇,大约有四十多公里。吴山人讲进城,不是去县城,而是去省城,距市中心大约也有三十公里。吴山其实并没有山,自然就没有好水。这样的地理位置,也很难买到山泉水,即使可以买到,也是豆腐盘出肉价钱。我是没有这个经济条件的。

水为茶之母。吃茶用的水,讲究大了去了。古人有“山泉水为上,江河水为中,井水为下”之说,自来水古人没有喝过,但是自来水泡茶,我以为很不可取,含氯成分高,泡出来的茶,口味大受影响。我现在正常用井水,抽到水箱,沉淀一个晚上,第二天就可以用了。当然,有条件的,可以买农夫山泉,泡茶顶好的。

炉子的水开了,水气氤氲。茶叶也备好了,黄山毛峰~富溪的,东西很正规。吃绿茶最好是用玻璃杯,等水凉到85度左右,先冲三分之一杯水,润茶,时间不必过长,三十秒左右即滤出水。滤出水后不必急着加泡,可以在茶烟雾气里,深吸一大口,那个香啊,让人快活死了!提壶略高,高冲,茶叶就在水里急速上下浮动。不必着急了。关灯,点烟,眯眼,看窗前月,听茶花开。

暗香浮动,月色朦胧。

“看月不妨人去尽,对月只恨酒来迟”,

“今宵更有西江月,照出菲菲满碗花”

“世人若解茶之道,不羡仙人做茶人”

“俯仰各有志,得酒诗自成”

只管遐想,只管意淫。人生快意在此时。天亮了有天亮的事,而今只管放下。

茶意调心啊。

我为什么讲吃茶不讲喝茶呢?吃茶,有个茶文化在里头。我们中国的古典哲学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了不得的精神财富。我最喜欢的是道家哲学。前几日去水家湖办事,和李标先生聊起过。清静恬澹,静心静神。潜则为虫,消声匿迹;飞化鲲鹏,充斥八荒。其实,这和儒家的内省修行,还是有一种微妙的相合之处的。中国的古典哲学就是一个微妙的哲学。什么是道啊?知道的,不知道的,都是道。

所以我一直也赞同吃茶吃心境的讲法。什么叫茶文化啊?懂制茶?会茶道?会品茶?那是啊,你那叫喝茶。

吃茶也不全是微妙。也得懂些基本常识。什么茶好呢?这得看你是那里人。茶叶的区域性很强。拿最好的安徽茶去江苏卖,靠定的卖不动。当年有个茶商不服气,大约是2009年吧,去江苏盐城开了一家在盐城最大的茶叶铺子,聘请了最好的茶师,配齐了高中低所有的徽茶。结果呢?人也讲茶好,也会去喝,只是鲜有人买。为什么呢?人家从小喝茉莉花茶喝龙井茶喝得顺口了,几代人都是这么喝过来的,口味当然的转不过来了。这个笨蛋茶商就是我,现在那个店还在开着,只是换了老板~我的胞弟老三在做,他换了个方向,以白茶龙井茶为主,生意不要太好!在盐城的朋友同学如果需要买白茶龙井茶,不妨去转转,我靠定给你们折扣。

吴山当地人喜欢喝芽茶,主要是黄芽和毛峰。吴山人喝茶,首要的是芽头好~排场!可是,黄山毛峰和霍山黄芽有好看又好喝的嘛?肯定有。又好看又好喝的,是精品茶,那得多少个芽头才可以凑出一斤来?至少得值上千块钱。正常过日子的爱茶人是喝得起的。其次,吴山人喝茶,价钱不能贵,大约在二百块钱左右一斤。那么,矛盾就出来了,既要好看又要便宜,怎么办呢?从江西从湖北调啊,那里有“好看的茶”。但是,怎么喝,都会带着一股青气味。湖北江西茶叶开园比安徽早二十天左右,价格也的确比徽茶便宜得多,就是没味道。每年新茶上市合肥茶叶市场上,都大量充斥这样的“进口”货。徽茶就像安徽人一样,品质作不了假,价格降不下来。

安徽人喝安徽茶。不一定要喝品牌茶。同样的茶叶,挂上品牌,价钱兹地就上去了。我建议朋友们买茶,就买一般的散茶,三百元左右就可以了。但是,要保证是产地茶,最好是原产地的山上茶。有许多的朋友和我聊天,讲他们去山里看着茶农现炒的茶,所以,茶叶就好得不得了。我往往就笑了,很少反驳~何必让别人少了一份快活?今天谈谈不要紧,广而告之,不得罪人。2007年,我在霍山开办茶场,印象深刻。山下的茶草是碧绿的,绿得可爱绿的耀眼。山上的茶草是微黄的,没有绿的影子。当年,山下的茶草在四月十号左右可以大量上市,山上的要推迟五天左右。价格上,山上的茶草在二十七元左右一斤,山下的茶草价格在十七元左右一斤。包装上,山下的茶草制出来的茶,一斤的包装袋几乎装不了,山上的茶草制出来的茶,一斤的包装袋基本装不满。茶叶制好后,山上山下,颜色是一样的,口味差别就大了。从汤色上,山上汤色清澈,山下茶汤混浊。从口感上,山上茶,香而高远,饮之唇齿留香;山下茶,微有香气,饮之,苦涩难言。当地的采茶人,往往会从山下的拉茶草到山上卖,不懂行的收茶人就惨了。按每斤茶草溢价十元左右算,一斤干茶正常需要四斤左右的茶草(山上的约四斤下,山下的约四斤二两上),每斤成品茶的直接差价在四十元上,这个四十元的直接利润,对于茶商来讲,利润空间就大了去了。所以啊,即使自己在山上买的茶,也不一定是好的。即使是自己看着炒制的,是好茶的机率也是很低很低的。这里面,弯弯道道的,多得很。

我是一个的茶商,并不是研究茶的专家,水平也就这样。抛砖引玉,想多卖出去些茶叶而已。

天亮了,茶也该凉了。

记于吴山归田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