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雁塔的神秘“神合”之谜

发表时间: 2023-02-01 11:26

小雁塔建于公元707—709年,是我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,原有15层,塔顶塔刹震毁,残存13层,高43.3米,塔形秀丽,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,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。

明朝嘉靖年间,一位名叫王鹤的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。听了目睹过这次“神合”的堪广和尚讲的这一段奇事后,惊异万分,于1951年9月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,题记云:“荐福寺塔,肇自唐,历宋、元二代。明成化末长安地震,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,明彻若窗牖,行人往往见之。正德末地再震,塔一夕如故,若有神比合之者。”这就被人称之为“神合”的奇迹。

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,才发现它不是“神合”,而是“人合”。根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学院陈平在《小雁塔抗震能力分析》中分析得出,小雁塔历经千年而不倒。首先,其场地选择合理。土质均匀,压缩性较小。小雁塔有比较好的地基与基础处理措施。适当的人工夯土与青石基础,对于扩散塔底压力,减少塔整体与不均匀沉降还是有相当的作用。同时,小雁塔平面方形,规则对称,塔身由上而下逐层递减的收分技术,从结构上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定性。小雁塔单壁全砖成筒,墙壁较厚,结构类似现代高层建筑中的筒体结构,这些均使其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。

如今,小雁塔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并于2014年6月22日,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,作为中国、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“丝绸之路:长安-天山廊道的路网”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
本报记者 魏建军

责任编辑:安心 审核:杨勇

[如果您有新闻线索,欢迎向我们报料。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(xbxxbwx)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:y609235490 投稿邮箱:xbxxbxmt@163.com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