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红袍的分类:智商税的体现还是文化多样性?

发表时间: 2023-06-08 21:52
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
丨作者:村姑陈

《1》

前两天关于智商税的文章出来之后,有茶友义愤填膺地在后台留言,长长的一段,极尽愤慨:

天价茶就是智商税。大红袍分为几十种,喝起来都同一个味道,这难道不是智商税吗?

这段留言表达了两个意思,第一个是,天价茶不应该存在,生产天价茶就是为了宰客。

第二个意思是,明明喝起来味道都差不多的大红袍,竟然要分成几十种来卖,这分明也是忽悠茶客不懂茶,是在让茶友交智商税。

关于天价茶,我们在这里就不讨论了,业界关于这个问题已经讨论过太多次,并且官方已经盖章定论,不必再议。

在这里村姑陈想要说一说的,是那几十种“喝起来味道都差不多”的大红袍。

是谁,把大红袍分为几十种来卖?

又是谁,把这些大红袍生产得味道差不多,以至于客人喝起来都是同一个味道?

这个人的用心何在?他是专门来黑武夷岩茶的吗?

《2》

要解开这些疑团,得先从大红袍为何要分为几十种说起。

茶友的疑惑是,这些大红袍喝起来味道都一个样,根本没必要分这么多种。同一个味道的岩茶分这么多种类名称,就是为了巧立名目卖茶,是在收割茶友的智商税。

大红袍分为这么多款,真的像茶友所言,是为了便于销售么?

当然不。

大红袍,是当前武夷岩茶里,所知的分类最多,最广的一种岩茶。

大红袍不比水仙,也不比肉桂、铁罗汉、半天妖这些与它同等级的名丛们。

水仙就是水仙,肉桂就是肉桂,铁罗汉、半天妖,也就单纯地只是铁罗汉半天妖。

但,大红袍没有它们这么单纯。

无论是从历史发展来看,还是从品种演变来说,大红袍,它注定是一款有故事的茶,不能像水仙肉桂铁罗汉一般,根正苗红,血缘统一,看山便是山。

《3》

众所周知,大红袍它失传过。

在那段漫长的战乱的年代,大红袍,洇没于了武夷山茫茫的丹山碧水间。

是己故台湾茶人林馥泉,与陈橼教授一起,在1949年之前,于武夷山的三坑两涧里,发起了一场小范围的寻找大红袍母树的活动。

他们走访了天心寺的僧人,也采访了本地的许多茶农,最终,在九龙窠的某处山崖下,发现了一株大红袍的老树。

只是此树实在太老,老到已经无法繁殖,无法采摘嫩叶制茶。

林馥泉先生与陈椽教授,扫兴而归。

后来,1949年之后,身为陈橼教授高弟的姚月明姚老,回到了武夷山(祟安茶场),继承师业,投身到了寻找大红袍母树的事业中。

他听当地茶人的介绍,在九龙窠找到了大红袍母树的后代,剪下枝,扦插于单位的茶地里,后来由于种种原因,又偷偷把它们移植到了北斗峰,为避嫌,将它们命名为北斗1号、北斗2号....

这便是第一种大红袍的由来。

茶友觉得,这段曲折的历史,这些爱茶的茶人,代表着智商税么?

《4》

又过了若干年,那时候已经可以研究大红袍了。

九龙窠岩壁上那几株母树,福安的茶科所也派人来剪了枝去,扦插在了他们的科研地里。

种活了。

陈德华陈老,托人从福安的茶科所里拿到了这些插活的大红袍幼苗,种到了自己在武夷山的实验地里。

这款茶,因其发芽时冠盖殷红,奇幻难言,遂命名奇丹。

奇丹由于外形极为接近传说中的大红袍,故而,成为当下武夷山人普遍认可的大红袍后代。

民间赐名曰,纯种大红袍

请问茶友,这款大红袍,被科研工作者精心培育出来的大红袍直系后代,它够不够格独立成为大红袍家族的一个分支呢?

奇丹成为大红袍的一个品种,是智商税吗?

《5》

又过了若干年,当奇丹和北斗都成为了大红袍直系亲属的代表,并冠以大红袍之名出口创汇之时,科研人员,继续从大红袍母树的身上,剪枝扦插,培育出新的后代。

母树大红袍的后代为母本或父本,茶学研究者们相继选育出了九龙袍,小红袍,紫红袍.....等等与母树大红袍有亲缘关系的茶树品种。

它们各自之间有不同的基因序列排序,它们各自之间又有许多的相似之处。

它们都起源于大红袍母树,却又拥有自己独立的个性特征。

那么,这些用大红袍母树的基因培育出来的直系后代,成为大红袍当中的一个分枝,一个分类,合不合理呢?

当然可以。

龙生九子,九子不像龙,但谁敢说九子不是龙家族的一员呢?

自古以来,开枝散叶,不是人类繁殖发育的宗旨么?

为何到了大红袍这里,正常的开枝散叶,就被认为是在收智商税呢?

《6》

再过了一些年,有不甘寂寞的武夷制茶师,觉得北斗,奇丹,雀舌,小龙袍,紫红袍,九龙袍....这些大红袍的后代们,它们制成成品茶之后,分别拥有自己的特色,但,却并不完美——不如古籍中所描写的大红袍那般的香气滋味——所谓“岩骨花香”是也。

不堪为武夷岩茶之代表。

遂,开启了一场“拼配大红袍”的风潮。

用水仙,肉桂,夹以其它种类的岩茶,拼配出各种各样香气与滋味的大红袍。

在这场拼配盛宴中,水仙和肉桂是不能缺少的基本元素。

余下的,便可以任各家制茶师自由发挥,拼奇种可以,拼小品种也行,拼名丛也行——于是,谁家拼配出来的大红袍,味道都不一样。

就像西红柿炒蛋,先放蛋还是先放西红柿,加糖还是加醋,放不放葱花....每个人炒出来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。

难道,这也是智商税么?

《7》

其实,重阅一遍茶友的留言,不难发现,茶友疑惑的本身,是他喝不懂这些茶,“喝起来都是同一个味道”。

因为他喝起来感觉都是同一个味道,他才会觉得,叫这么多名字,分这么多类别,都是在收割智商税。

但其实,一旦他喝懂了,能分得清楚了,疑惑自然而然就解开了。

是以,喝懂这么多的大红袍们,才是解题的关键。

多喝,多学,多询问,多查资料,慢慢就懂了。

武夷岩茶不难懂。

难的,是放下成见。
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