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施以微妆,又有何妨?奇石打磨的是非曲直

发表时间: 2016-06-18 09:30

奇石之奇,贵在自然天成,贵在天地日月之养育,历尽沧桑而有精神。宝玉石则必须经人工精雕细琢而后成器,二者之间泾渭分明,各有所贵。倘若奇石亦具备宝玉之丽质,宝玉兼有奇石之神形,可谓奇绝,然而两者难以得兼,故各行其道,自有规矩。

随着精品奇石资源的匮乏,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打磨之石,多为图案石类。由此引发奇石打磨之争论日盛,各执一词,水火不容。其实存在自有存在的道理,存在必有存在的需求。市场的繁荣和发展,要求奇石在自然天成与人工雕琢之间产生过渡地带,以满足石商与顾客的需求,于是打磨之石应运而生。

什么样的石头需要打磨?打磨到何种程度?打磨前后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有何区别?很多疑问使我们困惑。 打磨之石多为不得已而打磨,所谓树挪死人挪活是也。树因为难以适应新的土壤而死去,人由于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而焕发新生。同样,一枚观赏价值不高的石头,或许通过打磨会有迥然不同的命运,让我们看看云南草坝石打磨前后的效果对比。

(打磨前的草坝石原石)

(一枚打磨后的草坝石)

打磨后的草坝石化蛹成蝶,展现出惊人的魅力,也创造出不菲的市场价值,面对这样梦幻般美丽的画面,谁又能排斥呢?那些没有条件经受风沙或者河流磨砺的石头,只能寄托于人类的工具来展现自身的魅力,这魅力是他们本身具有的特质,也是大自然创造的杰作。打磨之前犹如落魄佳人,虽然暗藏芳容却为灰垢埋没,打磨之后娇颜重见天日,丑小鸭变身美丽天鹅。君子成石之美,我们要乐于发现美,感受美,而不要成为美的杀手。 当然,打磨要有分寸。无需打磨之石不要打磨,确需打磨之石,应以展现石头本色之美为宜,不必浓妆艳抹,虽是人工,最好不似人工,这是打磨之“度”的把握。打磨是为了更好的展示石头本身的图案、色彩、质地,不能借打磨之机造假,不能打磨造型石类,打磨后的造型石属于工艺品范畴。 略施粉黛可美姿容,若是斧锯刀凿的整容,观众难免有被欺骗之愤慨,有些石头加工的太过,反而不美。比如著名的《雏鸡》,雕凿的就过了,其实只要开一小块石皮,甚至保持原石就足以展示其神奇(灯光照射下),以保留自然造物的神秘。 (雕凿前的雏鸡) 大多数打磨石头的身价要高于打磨前,因为其被埋没的魅力得以展示。但是打磨也使其稀有性急剧降低,自然奇石要经过漫长岁月的磨砺才能形成,而人工打磨只需要有限的工时,得到相对容易。除去那些资源极其稀少的石种,一般打磨石种的总体价位难以攀升,例如部分清江石、云贵的草花石、河南的牡丹石、梅花玉、三峡的角石等等,其总体价位无法与戈壁石、大化石等浑然天成的石种相提并论,与该石种天然精品的价格也无法比拟。具有同样较好观赏效果的石头,天然形成的价格一定会高于人为加工的,这是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。

打磨石亦可观可赏可藏,打磨石也出现了不少精绝之品。打磨后的画面更加清晰,色彩更加亮丽,价格也相对便宜,易于被初级石友和大众接受,也有利于推向西方国际市场。对于奇石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奇石市场的繁荣都具有积极的意义,随着天然奇石资源的枯竭,市场上还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打磨石。 世界不断发展,观念也要变化,我们不能盲目排斥打磨,对于不得已而打磨之石要宽容些,前提是不能借打磨而造假。赏石需要慧眼,更需要胸怀,面对自然之美,不要吝惜一念感动。

与作者交流加微信:13127666225